找工作时遇到了两个差不多,或者都还可以的选择,一个是华为,一个是 OPPO
华为在北京 OPPO 在上海
公司
华为是一个体量大,业务多的公司,但是可能较长时间不会涉及手机业务了,接下来涉及的还有车用、家用产品的生态。之前我也是不太想去华为的,因为觉得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传播的很恐怖,加班严重还不给加班工资。但是现在自己实际感受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严重,而且加班文化确实是分部门的,我能去的这个部门现在看来也是没有这些问题的。
OPPO 的芯片部门是个初创公司,虽然我之前是不太想去初创公司,但是现在动摇了,思考了一下动摇原因,因为觉得别的小初创公司一个是业务能力不行,一个是业务范围比较窄,还有就是从概率角度这些公司都很难成长起来。但是 OPPO 恰巧这三点都不符合。
城市
北京这个城市现在想来也很符合想象中的样子了。整个城市结构规矩方正,这里的人和事物也都规很具传统的东方色彩,规矩保守官僚。城市干燥,每天洗澡会身上痒,抹身体乳护肤乳之后倒是还好,就是会有点麻烦。另外晾衣服很快就能干这点我真的是太爱了,而且城市很少下雨,我确实也不太喜欢总是湿漉漉的城市。坏处就是只有两季,虽然不下雨,但是冬天夏天在外面玩都挺痛苦的。
上海虽然只有去旅游的经历(还有和同学聊天或者网上查询得来的二手经历),但是总体感受是更像我的家一样,城市结构错综复杂(看地铁图就知道),不是很好认路,但是在南方小城生活过的人应该都觉得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。上海是中国接受新文化的第一站,里面的人充满了现代思想,自由精致自私。城市沿海,整天湿漉漉的,屋子里容易发霉,所以如果在上海以后一定要买抽湿机,但是潮湿的环境,鼻子和皮肤都比较舒服,相对气候也比较温润,不会有比较极端的温度(但是下雨出去玩也挺不方便)。
发展
单说个人能力成长很难定义,在华为必然会有更好的培训和更多的项目接触。但是在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之后,确实也觉得过多的项目未必能给自身带来成长。
想到了江源师兄给我说过的,很多时候有些人我们觉得很厉害,并非是因为他做了很好的项目(大多数人也遇不见很好的项目),而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时间里能做些什么,这些往往才能他们成长的很出色。
我现在不能很确定自己是不是内驱力很强的人。在 OPPO 有更多的时间空间的自由环境就像一把双刃剑,可能能给我沉淀的时间让我更多的思考成长甚至未来自己的创业,当然也可能成为让我颓废和偷懒的温床,很容易荒废掉一些时间。而在华为真的是能逼着做一些公司指定了方向的成长,可能会有很多时间在做小意义低成长的事情,但是能让我更多的忙起来,至少能持续处于工作的状态。
薪酬
在此之前我会觉得可能更多会借助来回跳槽来让自己工资成长,但是现在看来未必是这样,说实话现在的薪酬已经算是基本工资中比较高的了,再成长的收益也不大(因为会更多的用于缴税),以后薪酬的成长来源于股票分红的话,那么还是依赖于在一个公司长期工作下去。
两家长期来看都挺好的,在华为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基本上所有人都过的很不错,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过去的 10 年恰好是中国信息产业狂增的浪潮导致的,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动力对于华为能否再坚持下一个 10 年。OPPO 刚好是一个新的初创机会,我如果能在里面做 10 年,也算是元老级员工,那么可能能遇见像是华为上个 10 年一样的成长。(当然也可能会最后做不出很有竞争力的产品,虽然我觉得这个概率不高)
人生意义
我觉得华为还是确实在做一些,很有大公司风范的事情的,虽然里面的个人都是一块垫脚石,但是项目最后都是有很大格局考量的项目,参与其中也确实会给精神带给较大的满足。
OPPO 上下都离不开一句话:“OPPO 不缺钱”,这个公司确实还是很有钱的。以后肯定也会贯穿于我自己,主要是“钱”确实是个人生活的核心,能让我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的生活,而工作不过是赚钱的工具,精神满足需要更多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城市经济
城市的未来我是真的看不透,我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和美国有相同的发展,上海和北京会未来变成纽约和华盛顿么,如果是的话上海肯定更好,但是不同国家还是很不一样的,北京确实在降低经济职能,但是现在北京的经济已经很稳定了,不可能选择直接倒逼经济(也很难实现)。
那么北京会成为纽约而让上海成为西雅图么?我不知道,感觉大概率会有中国自己特色的、和美国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组成结构。